谈到“快乐教育”,许多父母都表示反对,甚至一些名人也出来说“学什么都不苦”,有人还出来辟谣,说美国也没有真正的快乐教育,英国也没有。
因此,许多人将快乐教育视为一种“伪命题”。真快乐教育在那个世界存在吗?快乐教育能不能把孩子养坏?
如今,让我们走进“教育最强”的芬兰,以及其周围的北欧国家,享受着“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会让孩子们变得无助吗?
我们在谈北欧快乐教育之前先回答一下,快乐教育会使一个孩子变得无助吗?在世界范围内,北欧被公认为高福利、高幸福的地区,主要国家为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和冰岛。在这些国家中,教育呈现出一个特征——快乐。
北欧国家在“快乐教育”制度下取得了巨大的教育和学术成就,其中,芬兰更被称为“教育强国”。到年,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前名中,芬兰和瑞典各有8所大学上榜,丹麦5所,挪威4所。
QS大学排名是世界第二长大学排名,也是世界四大最具公信力和代表性的大学排名之一。
由名单可以看出,北欧国家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是名列前茅,还是前百名前名的常客,可谓名副其实。在这些国家中,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更是欧洲主要的创新和科技人才中心之一。
看看北欧的学术水平,到年,北欧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已经达到62人。在这些国家中,瑞典31个,丹麦13个,挪威13个,芬兰5个。
再看北欧的企业,马士基、沃尔沃、诺基亚、HM、伊莱克斯、乐高等等,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知名。要知道每一个企业的背后可都是人才的推动。
芬兰在年最新的Pisa考试(国际教育水平评估)中名列前十名,超过了一群因“狼性”教育而出名的学生。
这么看,北欧国家的幸福教育并没有让孩子们一贫如洗!
北欧的快乐教育
那麽,这些北欧国家如何能在快乐教育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教育和学术水平?
1、崇尚自然教育
北欧人非常推崇户外运动,例如,挪威的孩子从学走路时就开始学习滑雪。在北欧,幼儿园几乎都是小房间,活动设施大多是用木料和旧轮胎做的,这是为了保证孩子们在家里和外面的活动都能更方便地转换。
在幼儿园与院子相连的门厅中,都会有挂成套的雨衣和插雨鞋的架子。即使遇到下雨天,孩子们也会到户外活动。
幼稚园与庭院相连的门厅内,都有一整套装着雨衣和雨鞋的架子。即便是在下雨天,孩子们也要到户外去。芬兰的学校通常是在室外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们走进自然,探寻自然,把自然中的事物用在数学、生物学、文学等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可以让他们在玩耍时学习。
2、尊重每个孩子,采用个性化教育
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我们看到了芬兰学校的个性化教育。
在芬兰的小学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座位,穿着袜子去上课,甚至可以穿着他们喜欢的女巫服装,在上课的时候吃零食。
在整个小学生涯中,芬兰教育的核心是避免竞争,孩子们不需要参加考试。而评估的标准则是孩子们所学到的知识以及他们如何学习。
老师致力于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的孩子数学好,有的擅长艺术,有的擅长团队合作。每一个孩子都不完美,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无限可能。而教育的作用是发掘孩子的潜能。
3、父母不打骂也不娇纵孩子
北欧国家最早于年颁布禁令,禁止打骂孩子,更于年将其写入法律。这一例子就是在《他的童年》中出现的。张宇飞是北京人,年来到芬兰,娶了一位芬兰女子,生了三个孩子。
在女儿6岁时,张宇飞曾经不愿做数学题。而张宇飞则弹女儿一个脑瓜子。不料,在学校得知此事后,老师便向儿童保护部举报。夫妇两人被教育部门约谈了三到四次。
中国父母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芬兰教育中,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就教育孩子而言,他们反对任何暴力行为,尤其是语言暴力行为。
芬兰人的父母不会骂孩子,但也不会纵容他们。尤尔基是比克西集团亚太区总裁,其妻子来自中国。儿子14岁,特别想买一只篮球鞋,他央求了很多次,于尔基都没给钱。也就是让儿子自己挣钱买。
儿子利用课余时间每天送报纸5小时,终于用挣来的钱买了心爱的篮球鞋。于尔基并非一个没钱或守财奴,他只希望儿子有独立人格。
是的,让孩子独立也是芬兰教育的一个特点。不仅仅是那些大孩子被要求独立完成他们的事情,芬兰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独立做出决定,独立玩耍。
在丹麦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孩子们都必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项目“stepbystep”,孩子需要识别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包括悲伤、恐惧、愤怒、沮丧和快乐,然后一起探讨,看这些图片时的感受,并尽可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描绘,一方面要对别人的情绪进行叙述,另一方面也要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透过这一计划,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任何情感。儿童的共情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有助于在以后与他人建立起关心他人的良好关系。
在丹麦还有另一个核心课程“Theclasshour”。学校里会每周抽出一堂课,让全班同学聚在一起聊天,谈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同学们齐心协力找到解决方案。
这个方面,提升了孩子的共情能力,也体现了团队的力量。
对于一些比较“特色”的孩子,丹麦的学校也非常尊重。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多动症,学校会让孩子坐在充气的球形垫子上上课。对于烦躁不安的孩子也有专门的座位。这些有趣的设备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关于北欧特色教育,我们说过很多次,我们都可以复制吗?从客观来说,还是很困难的。无论如何,北欧的教育特点是有其客观前提的。
例如,有高福利的社会系统,干净的自然环境,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的高素质教师,全国各等级无差别的学校,倡导安定友好、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
但我相信,从北欧这扇窗口,依然可以引发一些深远的思考。对于孩子,在童年时教育教的更多是性格。
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主要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并且她在育儿领域中也有独特的见解。
她曾说过:一个人未来是不是有出息往往不是看他的智力,而是他在家庭教育中所培养出的性格。性格有缺失的人,可能有很好的成绩,但是研究所有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这些智商高的人,她发现40岁以后,有“后劲”的都是小时候有个美好童年,家长注重性格教育的人。
这点和北欧注重“快乐”教育是相似的,对于家长,在孩子3-6岁这个情绪和性格初次形成的阶段一定要多费苦心,自己带孩子,让孩子更愿意依附孩子,为孩子以后好教做好基础。
许多家长往往没有时间辅导孩子,总是花大把的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通过补习进步,却忘记了最好的教育是亲子教育。
父母一定要利用好绘本这个教育孩子的好工具。
在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不是那么敏感的时候,图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孩子可以通过图画的形式,从中学到知识,慢慢改正自己的行为。
而绘本中故事主人公的做法也会让孩子进行模仿和学习。
而绘本就是让孩子接受知识最快最有效的好助手。近几年,绘本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可接受。
通过对绘本的学习,孩子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恐惧、焦虑、担心、羡慕、生气、沮丧、无助等负性情绪。也学习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的处理办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伊伊小时候看了很多绘本,这套《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就很不错,一套共有8册。家长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养成好习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
绘本中的图画也是非常适合孩子看的,因为孩子对图画还是非常敏感的。好的习惯决定好的未来,这套行为习惯培养绘本应该可以帮到忙。并且可扫码畅听,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后,已经很累了,想给孩子讲故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
新婚三到六岁是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注意引导,很容易养成坏习惯,一旦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改变。因此,如果孩子有了这些坏习惯,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温和而坚持不懈”地改正!
点击下方,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