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小学同学,从小天生愚笨,上学时语文、算术从未及格过,大家都笑话他脑袋是木头做的,给他取外号叫“木头”。
小学毕业后,木头开始跟在父亲后学木匠,后来进了镇上的小提琴加工厂。很奇怪,到了木工车间,他似乎天生就对木头有着特殊的感情,阿尔卑斯的云杉,加拿大的枫木,印尼的黑檀木。。。各式做琴的木料到了他手里,只需手指轻弹,听着声响,就知道哪几块木料搭配制作出作来的琴音最佳,只需看一眼琴板料的纹理和色差,基本就能判定这些料做出的琴等级如何。
现在他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很多国内外的演奏大师都慕名来求他制作的手工琴。
(二)
有两个朋友,一拙,一巧,周末约了去一个水塘钓鱼。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近一个小时了,两人均毫无收获。这时拙者仍然倔强地坚守在原地,保持着原有的姿势,使用着同样的方法,而巧者则不停地在水塘四周变换着钓鱼的地点,不断地换各式鱼饵,不断更换着钓具。
如此这番,半天下来,拙者收获颇丰,而巧者虽然用尽了各种办法,终只有少量收获。
(三)
一写书法的朋友,全身上下无一点书法家习气,他的作品自由无束,总是不按照某种标准或章法书写,却没想,他这些没目的和欲望、追求“纯天然”、追求毫无雕饰浮华的艺术,反到是有了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返璞归真的情怀,这种洗尽铅华、天真拙朴的“拙”反而成了他的创作风格。
(四)
一个人不聪明,动作迟钝,反应慢半拍,常会被人讥为笨、拙。
生活里,也常有一些得高望重的自称“老拙“,一些屡获大奖的作品被称为“拙作”。。。以“拙“自得,以“拙“自谦,其实也是种深藏不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