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的四个神奇之处

应县木塔的四个神奇之处分别是:

1、构思巧妙、设计严谨、工艺精湛。2、全塔为木结构卯榫结构、无砖瓦、无铁器。3、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4、历经风雨雷电、地震炮火、历史浩劫而屹立不到。

位置年代介绍

应县属山西朔州,因其东临北岳、南望雁门、西有黄花岭、北方龙首山,位于群山呼应之中,故名应县。浑河与桑干河,自恒山而来,润养了这片沃土。此处本应是水美草丰、放牛牧马的好地方,辽宋时却成了两军交战的古战场。在辽国兴盛时,这里出了一户闪耀华夏的名门望族,这一族中曾出了三位皇后,三位王爷,这个大家族就是辽国萧太后的娘家萧氏。应县木塔正是为了颂扬辽道宗母亲萧挞里功德所建,在应县木塔一层内槽南北的门额照壁上,供养有此六人画像。

当时辽王朝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大力提倡佛教,在山西、河北一带大兴土木,修建佛庙、佛塔。如大同的华严寺,北京的大昊天寺,锦州广济寺等,应县木塔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西北的佛宫寺内,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应县续志》记载:此塔从后晋天福年间开始动工,至辽清宁二年(年)竣工,工程延续百年有余,堪称浩大工程。

整体构造及工艺

应县木塔建在一个4米高的两层砖石塔基上,底层直径30.27米,塔身高67.31米,塔身外观呈现的是五层、六檐、八角建筑形态。

木塔塔身第一层上面为重檐,二层以上均为单檐,外观木塔为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塔内实则为九层。

竖剖面看木塔好像是内外两层、外面是五层,里面是九层。内、外层两圈之间用木柱支撑,外层有24根柱子,内层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之下,都是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处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从下向上仰望,一丛一丛的斗拱,宛如佛陀的坐莲,层层叠叠把木塔托起直到云端,所以古人称之为“百尺莲开”。

据专家统计,木塔共使用54种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客逐级攀登,可登塔顶。

全木建筑卯榫结构

木塔采用全木结构搭建,不用一颗铁钉,互相咬合构成塔身。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立方,约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塔内各层塑有佛像26尊,如来、菩萨、天王、金刚、弟子等各佛像雕塑精细,面目端庄,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内槽墙壁上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更显宝塔历史古韵、圣地清幽。

为何木塔历经千年、屹立不到

首先,总厚度超过6.4米,用石料砌成的巨厚塔基,和柱网外围2米厚的土墙,是木塔稳定牢固的基本保障。其次内外双八角形框架设计,让木塔整体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再者斗栱的木艺插接工艺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还有外五内九设计形成了五明四暗的塔身,四个暗层犹如四道金箍,可以有效约束塔身,防止位移变形。最后26尊佛像的放置点都是木塔的中心位置,也是整个结构的重心。加上斗拱起到的弹簧吸能效应,起成了压紧塔身的千斤坠,抗风抗震的定风珠,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阻尼器原形。

塔顶上有高达10米长的金属塔刹,为铁件制成。中心有铁轴一根,插入梁架之内,四周设8根铁索是引雷的导线。这是工匠们为木塔设计的避雷针,塔刹的避雷功能与艺术设计巧妙融合,更加增添了宝塔的庄严气象。

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

应县木塔木材多选用的是质地坚硬的油松,本身就不易生虫。二是木塔建造好后还要涂刷油漆,防潮、防裂、防腐、防虫。在遇到重大佛事活动,或皇家莅临还会粉刷维护。三是凡寺庙必有香火供奉,烟火香气常年缭绕熏烤,也使得木材不宜生虫、腐朽。四是当地气候干燥,宜于木材保存。五是每年清明前后以及立秋之后的几天,木塔周围都会有成群的麻燕环绕飞翔、保护木塔免受虫害。

编辑搜图

门阻南北,成就多少名门良将。桑干润应州,养育代代赛外黎民。斜阳伴古塔,迎送万千古今游人。应县木塔已经陪伴我们千年,走过风雨雷电,走过地震炮火、走过了更朝换代的历史云烟。他像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向我们讲述历历往事。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好它,让它重新换发青春,让它继续陪伴我们的子孙,始终做我们黑暗长夜里的一盏明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