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居网精品丨浙江杭州钱塘生态经济带

北京根治雀斑医院 http://m.39.net/pf/a_8714463.html

项目背景

随着杭黄高铁建德站在建德城东片区的落户开通,建德拥抱高铁时代,赢得全域发展机遇。新安江综保工程连接新安江城区与梅城镇,涵盖绿道网及市政道路建设、美丽乡村精品工程、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湿地保护工程、岸线景观提升等各种项目类型,是建德推进高铁经济战略的核心项目,打造杭州西部门户城市的关键工程。综保工程意在“筑巢引凤”,建设以绿道为纽带的城市生态客厅,联系城乡开放空间,保护优化生境系统,提炼萃取文化脉络,体验现代智慧平台,开发建设游憩休闲地,打造最具特色的新安江国际滨水公园。

设计说明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处于“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西起市消防大队,东至七郎庙,北至国道,南至新安江北岸。设计范围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7.7亿,工程直接费用17.95亿。综保工程是建德城市格局从单一的带状城市发展为以国道和新安江为纽带的区域网络形态的第一步,是积极响应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重要举措,凸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之建德篇”,打造杭州国际绿色地标,建设钱塘江国际滨水公园,成为建德实行拥江发展战略的先行区,城市建设发展的综合平台。

工程主要包括27.2公里绿道网络建设、9条市政道路建设、10大景点建设、13座驿站配套设施、下山线边坡治理和码头建设等工程,以绿道为纽带,串联村庄、农田、山林、游路体系、新安江水系保护、水利工程、湿地建设、市政道路等各方面资源和工程,以交通为框架,打通城市主干道到沿江生态带脉络,彰显新常态下建德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对沿岸滨水环境系统的梳理,建设城市生态客厅,打造最具诗意的清凉绿道,构建“一廊四区十景,重走浙西唐诗路”的新安江国际滨水公园。

项目区位

地块位于浙江省杭州建德市,基地位于建德市区以东的新安江北畔,西接建德市区,东靠梅城镇,周边环境优美,山水环绕,资源丰富。

总平面图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处于“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范围西起市消防大队,东至七郎庙,北至国道,南至新安江北岸。滨水岸线长度约27.2公里,设计范围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27.7亿,工程费用17.95亿。工程积极响应杭州建设世界名城的举措,凸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之建德篇”,打造杭州国际绿色地标,建设钱塘江国际滨水公园,成为拥江发展战略的先行区。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包括27.2公里绿道网络建设、9条市政道路建设、10大景点建设、13座驿站配套设施、下山线边坡治理和码头建设等工程。工程围绕黄饶半岛地块,通过对沿岸滨水环境系统的梳理,建设以绿道为纽带的城市生态客厅,打造最具诗意、最清凉的绿道,构建“一廊四区十景,重走浙西唐诗路”的新安江国际滨水公园。

现状场地分析

对现状村庄、现状植被、现状交通、现状景观风貌进行分析

景观结构布局

一廊四区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廊:以新安江为诗画山水江滨活力绿廊

四区:都市段、田园段、山水段、怀古段

多点:十个景观节点构成新“新安十景”

绿道分布总平面

新安江综保工程西起消防大队,东至七郎庙,绿道总长27.2km,包含陆地绿道21.97km,陆上栈道1.37km,水上栈道3.86km,绿道全段宽3.5m,部分狭窄地段宽度不低于3.2m。

道路系统总平面

道路系统主要包含雅鼎路、万奇太宝路、创业路、北滨江路、滨江景观路、钟潭路、绪岭线、黄饶路、黄饶分叉路。

配套设施总平面

配套系统主要包含:驿站建筑、亭廊构筑物、栏杆、城市家具。

驿站:场地内共布置一级驿站2个,二级驿站8个,三级驿站3个,共13组建筑。

景观功能分析

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基础,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协调城市发展,植入特色产业,打造集景观带、文化带、交通带、经济带、生态带等多功能复合工程。

重要景观景点——下涯湿地

下涯湿地是新安江畔的摄影基地,新安江在此处“之”字转弯。在盛夏清晨黄昏时分,因巨大温差,形成奇雾美景,弥漫的白雾,江畔的村庄、峰峦、树林或隐或现,宛如一幅中国式的山水印象画,极尽大自然的朦胧缥缈之美。作为国内知名的摄影基地,下涯湿地本身具备优质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生态缓冲带

缓冲带的主要功能:入江污染的净化、减缓人为活动干扰、保护湖泊生态、休闲娱乐、栖息地。

下涯湿地海绵城市

下涯湿地垂直潜流湿地应用

建成实景照片

设计感悟

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的建设,是全国领先的政策先导、技术示范、工程先进的综合性示范工程,是体现建德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的重要工程。以绿道为契机,推动片区发展,带动田园综合体,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成为钱塘江生态经济带示范段,并于年评选获得首届“杭州市最美绿道”称号。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整治红线面积约.84公顷,其中绿化面积.48公顷,硬质铺装面积23.63公顷,水体面积50.70公顷,建筑面积1.03公顷,绿地率67.91%。

主要技术创新点

(1)理念先进——实施“最小干预”策略

新安江江水清澈,水质为I类水,建德冬暖夏凉、富氧多雾的小气候,多归于这一江好水的庇荫涵养。新安江水是建德最为独特的环境基底,对高质量水环境的保育尤为重要。廊道宽度的确定要满足不同的净化需求和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因此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及沿江岸段不同生境类型,保留重要河口湿地及陆上生物栖息地。基于以上两点因素,经过反复论证后确定将绿道沿岸线适当后退,预留沿江15m生态保护带,局部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岸段给予30~50m的保护退线要求,保留生态缓冲区。

(2)技术创新——生态与人工兼美的技术突破

下山线段原状道路一面峭壁陡坡,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一面陡坡临水,坡比超过45°,植被乔木群繁盛。基于绿道全线贯通的原则,需要从空中、江面、岸坡多角度对绿道位置和形式进行考虑,既要减少山水倒映的江面视觉影响,又要顾全机动车道的行车隐患,更要重点对岸坡的原生态乔木群进行保护,是本项目中的技术难点。经过设计反复研究、甄选和邀请专家指导,经过景观效果、结构类型、厂家工艺、施工成本、后期维护等多方面研究比较,最终决定设置临坡栈道,在沿江岸坡坡面选用三根直径19.4cm的钢桩、在水中选用80cm的单桩钢柱组合结构形式。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植被和乔木群的破坏,岸坡桩基施工采用搭设脚手架平台作业,水上桩基采用贝雷架施工平台作业,桥面板吊装根据区段植被密度,采用陆上双台吊车或水上浮吊船吊装方式。岸坡与水上栈道曲径蜿蜒,自然游走,既减少对河道行洪功能的阻碍同时又能保护两栖类生物的栖息和自由迁移,减少对生态群落的影响,实现生态与人工兼美的技术突破。

(3)材质运用——海绵城市透水材料

新安江国际滨水公园海绵城市技术主要运用于全线主绿道,面层材质主要分为两种:城市段采用40厚AC-12(5-10细粒径)透水沥青,基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垫层、级配碎石垫层;田园、山水段采用40厚5~10mm粒径C25铁红色透水砼,基层采用透水砼、粗砂垫层、级配碎石垫层、透水土工布、中砂保护层,保证透水率达到95%,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

新材料应用

新安江驿站设计诣在打造“轻、亲、静、净”,主材采用胶合木结构,强度性能高,静曲强度比木材约高23%,静曲弹性模量约高22%;尺寸稳定性好,层积用板材经过干燥、胶压成大规格材,内部含水率均匀,避免了大尺寸木料难于干燥、易开裂翘曲等毛病;可以利用小规格材制成大规格材,为小径木、板皮、短料的利用提供了途径;也可以根据强度的需要设计和制造变断面构件和弯曲、异形构件。

驿站建筑外立面局部采用碳化木材料。炭化木是真正的环保绿色建材,采用天然木材,生产加工过程不添加任何有害化学药剂,也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问题;活性炭生产的中间体具有活性炭功能又保留了高端木材的特性,使其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稳定性强,不易开裂变形:炭化木由于其半纤维素的吸水官能团被重组,木材的使用性能大大的提高,吸水性下降、膨胀性下降、尺寸稳定性提高,不易变形开裂;炭化木其营养成分被破坏,阻断了木材腐朽必需的营养链,使其具有防腐功能,可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由于完全脱脂,油漆涂布方便不脱落。炭化木加工性能好,克服产品表面易起毛的弊病。

砂机守望景点铺装采用发光石产品,主要由土铝酸盐材料制成,通过吸光——储光——自发光的方式工作,只需通过15分钟吸收存储自然光、机动车辆及各类照明灯光光源,就能作为夜间和无光线环境下的发光源,无需其他任何能源,可维持10小时自发黄、蓝绿色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