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引洮水利梦19581961年

甘肃省委为解决定西、平凉等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苦瘠异常等生存问题而上马引洮工程。该工程被称为“样板水利工程”,有“银河落人间”、“高山运河”之称。

年6月开工之际曾被宣传为“共产主义的工程,英雄人民的创举”。然而这项工程历时三年多,耗费几十万民力,最终却以惨淡的结局收场。洮河属黄河上游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碌曲县境西部的西倾山东麓,流经甘肃省碌曲、夏河、卓尼、临潭、渭源、临洮、永靖等县,全长67.1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5亿立方米,河水资源非常丰富。

年冬,甘肃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兰州召开。在制订了“苦战三年基本改变全省面貌”、“六年实现农业四十条”的全面规划。

会议期间有人提出从南部的洮河入手,以“引洮济渭”的方式解决甘肃东部的干旱问题,在省委支持下,水利局、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西北水利勘测设计院、定西农建局等单位联合派出工作人员一同实地勘查。然而,查勘队伍尚未归队,省委便在年2月会议结束时决定实施引洮工程。

年月,勘查人员提出引洮工程的雏形,即由岷县龙王台引水,沿洮河左岸经岷县的梅川、会川,中寨集,到靖远新堡子川,长达公里,加上从月亮山引到董志塬,长约50公里,共长公里。

这一线路几乎横跨整个甘肃东部,仅从规划就可想见其难度。时人已意识到渠道所经地区全是黄土高原,高山土壤颗粒稀疏、含有盐碱、空隙很大,一旦水流侵蚀易渗漏,容易引起渠道底层塌方和下沉,这一攸关渠道质量的土质问题在世界上尚无有效解决办法,渠道途经很多高大的分水岭,需穿越许多工程量大而复杂的水洞,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要求都完全超出了当时的负担能力。

但引洮工程计划引水0亿公方,流经陇中十多个县市,灌得多万亩,“每亩增产00斤,即可增产21亿斤粮食”,

这一巨大的诱惑使得甘肃政府喊出了“只要能把洮河引上山,要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水不上山不结婚”等口号。然而采用“边测量、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政策、勘测未完成就仓促上马的引洮工程,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隐患。

要求用三年甚至两年时间,“民办公助、就地取材”的兴办方针意味着国家投资为辅、人民群众支援为主,工程所需的劳动力、资金、粮食、物资远远超出省委最初的预计,随着工程的持续和难度的加大,工地所需物资大大超过百姓的承受能力。甚至工程最终产生的灌溉田亩数,也不过是向渠道所经地区行政领导简单询问其辖境内耕地面积的结果,根本没有勘测并确定渠道的具体流向以及渠道流经地的实际情况,潦草程度可见一斑。

工程开始不久,种种实际困难就让无数民工萌生离开的念头:

极少的蔬菜供应,食盐匮乏,没有房子,只能住在潮湿的窑洞里,由于缺乏燃料开水供应极少,更无法烧热炕,施工地方道路不通,只能靠人力往山上背粮食,没有机械化施工工具,只能靠人力肩扛背背,每天出工时间长,“两头不见太阳”,动不动搞“夜战”等等。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要在海拔多米的高山上修建一条“山上运河”,所遭遇的抵制与质疑可想而知,民工的怠工与逃跑从未停止。据统计开工半年共有约余人逃跑,有约余人又被遣返工地,余人跑回原籍,余人在兰州、白银、玉门等城市打工,近人逃往青海、新疆等省外谋生,还有约余人下落不明。

年月中旬引洮工地实到民工16.9万人,到7月初为止已就逃跑2万多人。

引洮工程的渠首设在岷县古城村,在此修古城水库以抬高洮河水位,使它经过修好的导流槽,流向所设计的渠道,因此修成与否对整个工程修成相关。年8月,引洮工程局提出《古城水库规划设计要点(草案)》,9月1日正式开工,2万民工先后在此劳动。

年4月8日,古城水库实施强制截流,14日围堰龙口合龙。

但由于导流槽工程还没开挖到设计断面,致使导流能力不足,加之洮河水势凶猛,冲垮决口,截流失败,损失麦草80万斤、铅丝7.5吨、麻绳.5吨等。7月1日古城水库再次截流。但8月11日突降大雨使洮河水位骤升,12日再次决口,损失惨重,冲走木料约公方,炸药70多吨,粮食10余斤,其他物资价值约8万元,淹死抢救物资的民工人,毁民房间,田禾亩,受灾居民户0多人。古城水库的再次决口打断了“七一”通水大营梁的计划,严重影响民工情绪,逃跑现象更加严重,天水工区一大队一夜就逃跑了9人。

年7月15日甘肃省向中央报告称:“严重缺粮地区的人口共有万,这些地区一般吃不到半斤粮,全省浮肿病多人,据初步统计因缺粮和浮肿病致死的有多人,非正常流入邻省的人口约多人,本省境内各县互流的还有0多人。

有些地方生产陷于停顿状态。”然而庐山会议后风向急转,呈交这份报告的甘肃干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形势又成“一片大好”,而当时由于粮食及副食品阶段性匮乏,个别工段先后发生浮肿病及死亡现象。工程局卫生处副处长经过细致调查,认为是营养缺乏所致。

但此类言论立即被视为“右倾言论”,卫生处大肆批判所谓“资产阶级主观主义错误观点”。“反右倾”运动使得人人自危,民工们连一句“吃不饱饭、活儿太重”之类的话都不能说,一旦被听到,都会遭到批判斗争。但随着灾情的进一步加剧,甘肃省每日口粮在7两(16两秤)以下的就有万,其中约80万人左右每天只能吃到2两。甘肃的饥饿和人口外流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工程与年月8日正式宣布下马。

引洮工程历时三年多,期间国家投资1.5亿元,花费劳力多万工日,以及难以计量的水泥、钢材和木材,加之人死亡、人伤残。

大量劳动力投入引洮工程建设,挤掉了提供粮食的受益区民众的口粮,加剧了粮食的过量消耗,破坏了相关区域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由于大刮“共产风”,工程无偿调拨了旱塬百姓的物力、财力,工程下马时统计共计平调万元。

洮河沿岸大量的原始树木,在“就地取材”的方针指引下被大量砍伐用来制造木制工具、烧饭、取暖,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高山断崖、滚滚洮河以及用简单工序制造出的炸药、绳索、手工工具等增添了施工的种种危险,政治运动所带来的改造、灾难斗死挨打、自杀的人数不断增长,简陋的医疗卫生条件导致伤病员难以得到有效医治,因阶段性缺粮、缺副食品而带来的浮肿病甚至死亡。

另外伤残民工也较难得到有效的善后抚恤,如榆中县1万民工陆续开赴引洮工地进行施工,“因工牺牲00人”,但“抚恤情况无从考证”。

陶政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